html模版抗戰生命線“二十四道拐”原來在貴州晴隆
中國共產黨新聞 黨史頻道

“縣城裡,三歲娃娃都知道它﹔全世界,各路專傢學者、遊客粉絲都在苦苦尋找它”

抗戰生命線“二十四道拐”原台中餐飲設備回收來在貴州晴隆



2015年06月26日16:58來源:新華每日電訊台中二手生財器具

原標題:抗戰生命線“二十四道拐”原來在貴州晴隆



▲“二十四道拐”(資料照片)。新華社發



▲車輛行駛在“二十四道拐”(6月24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劉潺攝

這是二戰研究史上一個長達60多年的誤會——有一段堪稱“抗戰生命線咽喉”的著名公路,其形象早已隨新聞照片蜚聲世界,卻幾乎無人知道其具體位置,多年一直被誤認為在雲南乃至境外,這就是貴州晴隆的“二十四道拐”。

數十年來,一提起“抗戰生命線”滇緬公路,人們就會想起一張著名照片:一條險峻山道,沿著陡峭大山蜿蜒而下,連轉24道急彎,一輛輛貨車滿載援華物資在上面奔馳,情景十分震撼。

照片是1943年美國隨軍記者拍攝的,圖上的公路,就是舉世聞名的“二十四道拐”。經滇緬公路運來的援華物資,必須經過這裡才能到達重慶。

因為它險峻陡峭,運輸十分艱難,美國盟軍專門進行瞭改造,派遣工兵營,會同當地民工拓寬路面,加固路基,修築擋土牆等設施,保障瞭重要物資源源不斷送到抗戰前線。

“‘二十四道拐’的出名不是偶然。”重慶交通大學校長唐伯明說,它的獨特形狀,最好地代表瞭抗戰的艱辛、中美盟軍的團結,於是它幾乎成瞭滇緬公路的標識以及中美盟軍團結抗戰的象征。

然而誤讀由此發生:“二十四道拐”究竟在哪裡、是不是真的位於滇緬公路上,卻長期沒人弄得清楚。

數十年來,外界都認為“二十四道拐”位於滇緬公路上。記者翻開當年的許多報刊、資料,都表示“二十四道拐”屬於滇緬公路,在雲南甚至是印度、緬甸境內。

而真正的“二十四道拐”不屬於滇緬公路,而是靜靜沉睡在滇緬公路延伸到大後方的滇黔公路上,在貴州晴隆縣的山谷裡被遺忘數十年。

“縣城裡,三歲娃娃都知道它﹔全世界,各路專傢學者、遊客粉絲都在苦苦尋找它。”生長在晴隆縣的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會員陳亞林說。

很長一段時間裡,晴隆人自己也不瞭解“二十四道拐”的意義。“20年前,晴隆當地人說起‘二十四道拐’,都當成是傢鄉位置偏、交通不便利的象征。”國傢行政學院院刊室原副主任郝春和回憶說。他1996年曾到晴隆考察扶貧,走過這段路。

郝春和告訴記者:“那時,晴隆縣雖然已經把它認定為文物保護單位,但當地太貧困,不少群眾吃不飽飯,地方主要任務是脫貧,顧不上‘二十四道拐’的開發、宣傳。”

這場誤讀直到21世紀才逐漸廓清。2002年,二戰史專傢戈叔亞多年調查後得出結論:舉世聞名的“二十四道拐”照片拍攝地點不在雲南和境外,而在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境內。

“戈叔亞爬到‘二十四道拐’對面的山頂,拍瞭一張照片,和半個世紀前美軍記者拍攝的一模一樣。謎團這才解開。”陳亞林說。

消息公佈,震動瞭學界,尋訪者絡繹而來。“有專傢、記者、遊客,還有重訪故地的美軍老兵,甚至每天來好幾撥人。”晴隆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剛告訴記者。

看著一個個滿臉敬慕的外地來訪者,“二十四道拐”附近居民驚訝不已:小縣城出大寶貝瞭,原來自傢邊上的山路這麼出名。

25日,重走滇緬公路的新華社記者重訪“二十四道拐”。在對面山巔眺望,著名的連續S形急彎十分清晰,和70多年前的照片幾乎一樣。不少遊客駐足觀看、拍照,直到夕陽西下。

目前“二十四道拐”仍然通車,還是當年的彈石路面,兩旁樹木參天,十分幽靜。一些抗戰遺跡尚有留存。在第十一道拐處,有一處擋土牆保存完好,這是美軍工兵參與修築的,使用當時被稱為“洋石灰”的美國水泥,當地人叫它“美軍牆”。不遠處還有美軍修理廠遺址。

記者採訪獲悉,今後,“二十四道拐”附近將不再是荒涼山谷,一個全新的“二十四道拐抗戰遺址公園”正在規劃中。陳剛表示,遺址公園內將建起新的抗戰博物館、觀景臺和人行天梯,方便人們緬懷歷史、參觀遊覽。(新華社貴州晴隆6月25日電 記者黃豁、王曉磊、李放)



台中二手設備收購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一川抽水肥清理行|台中抽水肥|台中市抽水肥|台中抽水肥推薦|台中抽水肥價格|台中水肥清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ts730n3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