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時報【余祥╱高雄報導】
為延續高教競爭型經費,教育部長潘文忠昨在全國大學校長會議中表示,「高教深耕計畫」將在今年3、4月提出,未來學校申請經費,不再以單一「計畫」為單位,而是以「學校」整體校務發展為主軸,讓大學可更彈性運用經費,也給許多小而美的特色學校多點競爭機會。
106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昨今兩天在高雄舉行,潘文忠以「面對挑戰,迎向未來」為題專題演講,提出近10年來高教的「六大問題」,包括競爭型經費集中在少數學校、導致大學M型化,以及大學追求廁所臭味原因排名、導致論文掛名浮濫等。
潘文忠說,過去各校申大樓管道間臭味請競爭型計畫時,申請和執行預算的指標都太過細瑣,導致學校無法思考長程發展,因此預定今年3、4月將提出的高教深耕計畫,希望讓學校只要以整體校務發展為主,提出1個計畫就好,教育部再視情況分配經費。
教育部政次陳良基補充說,若學校以規模或特色申請經費,各校校長就可直接得知整體總共有多少預算,而不浴室臭味原因會被單一計畫分割,也有更大自行運用的空間,但校長必須為此負責,只要一出事,教育部就會直接扣減經費。
台大校長楊泮池認為,這是很好的構想,各校為提升學生基本能力及競爭力,都需要長遠計畫和經費支持,才可能發展出特色,舉例而言,語言和資訊處理能力,都需要長程規畫和很多師資、資源的維持,此外,像是人文社會研究、新創領域在過去的架構下,也都較難申請到競爭型計畫。
清大校長賀陳弘也贊同,他舉例說,過去有針對國際化的競爭型計畫,但其實「沒有單獨國際化這種東西」,一定都跟學術和教育發展有關,大學本是整體運作,不可能切成多塊分別執行。
大樓浴室臭味
A1AB37BA48C7D44E